天津,素称津门。是我国第三大直辖市。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其余均与河北相邻。天津位于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古称直沽。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的序幕。
有趣的是,天津作为直辖市的地位,自民国以来,曾几经变更。民国二年(1931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至北平。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市改为省辖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河北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1949年解放之初,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天津。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1967年1月2日天津再度恢复直辖市,从此再无变更。
作为天朝门户,京畿拱卫的天津,铁路交通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亦可圈可点。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随着原唐胥铁路延展至天津,天津站始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车站正式通车运营,初站址建于“旺道庄”。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车站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新中国成立伊始,老龙头火车站更名为天津站。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发展加快,天津站客流量大增,已经不堪重负,其日均乘客量超过6万人次。因此,经天津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同年4月15日,天津站改扩建正式开工。1988年10月1日,在天津建站100周年之际,天津站新站建成并投入运营。改造后的天津站站房分为主站房、子站房和高架候车厅三部分,采取高架进站,地下出站,南北进出的布局模式,车站运力得到很大提升,车站环境也明显改善。
正是天津火车站的全新面世成就了我们在天津火车站广场的那一次惊艳亮相。
1988年10月17日,我跟随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部领导赴天津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参加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主办的“院校教育改革座谈会”。我是以文赴会,来到位于天津南开区的东局子运输工程学院驻地。10月18日上午会议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京津地区军队院校的多位领导,国防大学副校长钱抵千中将,副教育长侯树栋少将,后勤学院院长李平相少将及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乔佩娟大校等一众将校在主席台就座。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转入大会发言。我的赴会论文为“军队院校实行院(校)长负责制的弊端浅谈”,被安排在19日的大会发言中。记得我的发言被安排在上午23份材料的倒数第三。因为时间关系,发言内容都做了精简,要求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下午分组讨论,我被分在第四小组参加讨论。与空军、科工委、武警、军艺的会议代表汇聚一堂,探讨问题,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运输工程学院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食宿游行尽显地主之谊。四天会期,几乎每晩都有电影招待,一日三餐概不重样。“狗不理”包子,桂花祥麻花都是早、晚餐桌不一样的美味佐餐。尤其是10月20日天津火车站新站的那次参观真是饱了现场观众的眼福,惊艳了天津新站广场全境。
10月20日下午,津门新妆,秋高气爽。我们会议全体代表60余人,在三位将军乘坐的军用卧车的引领下,分乘两辆大巴前往新落成的天津火车站参观。到达火车站广场下车,我们一行身着全新87式军服,佩戴新军衔,清一色的将军、校尉军官,在焕然一新的火车站广场甫一亮相,惊艳一片,引得车站广场上南来北往的乘客游人无不驻足观看。本是来车站参观的我们,顿时成了游客们观摩的对象。因为恢复军衔军人亮相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很多市民群众尚未见识新军衔,广场上的人们一下见到如此众多的军衔军官,无不惊讶惊喜,目光如炬,赞声一片。弄得主办方准备以新站新貌为背景照相留念的活动安排,只能临时取消。最后是在会议结束前一天在学院礼堂门前留下合影照。
这次会议全程喜悦中最后留下了一段个人悲痛记忆。就在会议结束的10月21日上午正开全体大会,我突被学院公务员叫去接听北京长途电话,原来是单位告知家里发来“父亲病故,速回!”的加急电报。噩耗传来,令我悲痛不已。正好会议结束,中午会餐过后,运输学院派车提前送站,让我返回北京,当日晩7时赶回学院。22日上午带着在学院上幼儿园的女儿,匆匆结束了那次天津之行,踏上了回乡奔丧的旅程。
35年之后回忆那次惊艳亮相和回乡奔丧,不禁让人感叹这有喜有悲的人生过往,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